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

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


張老師357期的月刊裡,剛好有一篇是林烱垚蘇一仲(和泰興業董事長)的精彩訪談對話,牽引出《金剛經》裡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這一句。「 無所住 」是什麼呢?就是不在一個念頭或任何現象上產生執著,牢牢不放。比如受了打擊,被心外的事物所困擾,那叫心有所住。當身在紅塵能不受紅塵困擾,更可進一步出入紅塵且能救濟紅塵中的眾生,為他們說法。這個心就是慈悲心和智慧心,是佛和菩薩們的境界。這就是「生其心」。(Ref 3)


林烱垚(以下簡稱林):先請問您關於電視上引人側目,「爭第二」廣告的原始構想?
蘇一仲(以下簡稱蘇):喔,It is a little bit long story.很多年前,我在美國的時候,曾經看到艾維斯汽車租賃公司的一個廣告詞:「We are the second, we will try hard.」帶給我滿深的印象。
後來,回到台灣,等我開始代理「大金」時,要先做形象上的「定位」,討論很久,最後用「日本一番」做定位。而當開始寫廣告故事時,用什麼東西來代表日本第一,又是一個要思考的問題。我們想過富士山、東京鐵塔、劍術、柔道……等,最後終於想到了sumo(相撲),而相撲的最高位階是「橫綱」,講的是「心、技、體」,也就是內外兼修,很符合我們對公司的期許,所以就用相撲來support廣告故事;至於其中一支拍攝小徒弟問師父,外頭吵鬧聲是在爭什麼?師父回答「他們在爭第二」的廣告構想,就是來自於當年艾維斯租車的廣告詞。只是沒想到,「爭第二」的臺詞後來竟然經常被引用。


講求親身體驗,掌握改變的時機
:這樣的理念,您是不是也同樣用在公司的經營,或是對員工的期許上?
:對,像我在公司就立下了「210」的目標,「2」指的是兩百億日幣,「10」是指西元2010年,也就是期許公司能在2010年達到兩百億日幣的營業額,能夠真正不只是「Nippon一級棒」,也是「台灣一級棒」。另外,我們也朝突破與創新發展;所以,當大家在賣窗型冷氣機時,我們只賣分離式冷氣機;當別人賣一對一時,我們賣一對多;而別牌都在賣定頻時,我們賣的是變頻;人家賣單機,我們就賣系統機……。

:看起來,您一直都在求變?
:我有一句廣告詞是「要最好,你非變不可」,是用在變頻冷氣機上,但也是有其他意義的。像《易經》說:「窮則變,變則通,通則久」,我常在想,「久」了之後,是不是又會循環成「窮」呢?那麼,是不是應該要「未窮先變」,防患於未然呢?又好比《心經》講: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,所謂的「空」,並不是「沒有」,而是指「會變化」,也就是「無常」。這也讓我想到,在企業管理上大家都會談到「P、D、C、A」:plan(計畫)、do(演練)、check(檢查)、act(執行),而每個月我們會看一次資產負債表,可是看到這些資料時都是過去式了,真有問題,也只能「窮則變」;那麼,為什麼不能「未窮先變」呢?所以,我把PDCA改成dynamic PDCA(動態的PDCA),也就是所謂的「走動管理」,並且提出「三現主義」:到「現地」、看「現物」、掌握「現情」;就是一切都講求親身體驗,掌握改變的時機。


有時候還是應該放下主觀、虛心就教
:那麼,對於變,您是以什麼做為準則?
:我的最高思考、行為規範是《金剛經》寫的: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。也就是不要執著,能夠順應情勢做調整。一般人都會有「習慣領域」,其實反而會因為「習慣」而受到限制。我來講個故事:有一個阿嬤和孫子住在一起,阿嬤住在樓下,孫子住樓上;老人家晚上都比較早睡,而年輕的孫子則是玩到三更半夜才回家。他每次回到家,腳一踢,一隻鞋子「咚」一聲掉到地上,把阿嬤給驚醒了;再踢一下,又「咚」一聲,另一隻鞋子也掉到地上。所以,每天阿嬤都要聽到這兩聲巨響後,才能再度入睡。於是,阿嬤就跟孫子說:「憨孫,阿嬤老了要早睏,你卡暗轉來沒關係,可是你脫鞋子卡細聲點。」之後幾個禮拜都相安無事。有一天,孫子回到家,忘了阿嬤的叮嚀,一聲「咚」,鞋子丟到地上,這時,他突然想起阿嬤的話,趕緊輕聲把另一隻鞋子脫了。隔天,阿嬤埋怨他說:「憨孫,你昨瞑為啥只有『咚』一聲,就無第二聲,害我為了等第二聲,整晚都無睏。」
另一個故事是,有一次英國伊莉沙白女王的船艦行經英吉利海峽時,突然一陣大霧,航行視線變得十分模糊。這時,突然傳來燈號:「希望船艦往左十五度。」艦長不理會。沒多久,又一個燈號:「拜託往左十五度。」艦長依舊不理會,因為在他的習慣中,這是皇家艦隊,只有別人讓開,怎可能自己讓對方的。最後,一個燈號:「你要直直開也沒關係,不過,我這裡是燈塔。」

我們以往的各種經驗在腦子裡屯積,慢慢成為一種固定的思考、行為模式,這就是習慣領域,它成為了我們的意識形態,卻往往也局限、困住了我們。所以,有時候還是應該放下主觀、虛心就教,也就是「應無所住」;然後「而生其心」,智慧才能產生。

「把事情徹底做好」,這就是心態
:很精采、有趣的故事和道理。人生的確有很多的變,那麼,您會建議年輕朋友,該以什麼樣的心態面對改變中所遇到的挫折?
: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應該要有「山不轉路轉,路不轉人轉,人不轉心轉」的心態,也就是要能「轉念」,這樣看事情就會有不一樣的心情。所以,當我們碰到問題的時候,要先能勇敢去「面對它」;然後是「接受它」,這一點很難,因為人一遇到問題,很習慣會怪東怪西,把責任都推到別人身上,而「接受它」就是要能放下傲慢心,重新檢討;等心平氣和,才能產生智慧,這時才能「處理它」;而當你盡了最大的努力後,結果不一定會照著自己的期待走,那時就必須能「放下它」,因為日子還是要過下去。這就是聖嚴法師所說的「四它」。

:很深的智慧;不過,我想,年輕人可能第一關就過不了。
:年輕人血氣方剛,遇到問題,多少很難去面對,這是常理。不過,這也讓我想到,最近有很多學生延遲畢業,因為耽心畢業即是失業,或是就必須面對工作職場的挑戰。不過,我還是覺得,社會也是個大學,可以提供很多學習管道,所以還是應該早點面對社會的歷練。另外,我認為,不喜歡念書也沒關係,能學習一技之長,同樣也可以成就大事業,像王永慶、比爾蓋茲,都是很不錯的典範。

談到就業,人生有四業:就業、職業、事業、志業,是經驗、年紀累積的不同呈現,也是心態上的差異。有個人看到三個水泥工在工作,他問第一個水泥工:「你在做什麼?」他回答說:「我在堆磚」;第二個水泥工說:「我在砌一道牆」;第三個則說:「我在蓋一座教堂」。這也就是「態度決定高度」;所以,心態很重要。國父說:「人生要立志做大事,不要立志做大官」,聽起來像陳腔濫調,可是仔細推敲,他所謂的「做大事」,應該就是指「把事情徹底做好」,這就是心態。
所以,年輕人在組織裡面不要怕沒有機會,只要努力做、認真學,並且問自己,當機會來到時,「Are you ready?」

除了「四勿」,更要「四多」
:最後,談談您的收藏,看到您辦公室裡有許多猴子雕像,對您是不是有特殊的意義?
:有一次我到日本旅遊,在東照寺看到寺廟屋頂上有幾隻擺出不同動作的猴子雕像,讓我想起孔子的「四勿」說,覺得很有意思,就開始收集起來。後來,除了道德版(非禮勿言、非禮勿聽、非禮勿視、非禮勿動),日本還推出了現代版,強調的是「四多」:多看、多聽、多說、多做。更積極、有趣,我也收集到了。而我參加扶輪社後,社員必須遵守四大考驗:我們所想的、所說、所做的事應先捫心自問:一、是否一切屬於真實?二、是否各方得到公平?三、是否促進信譽友誼?四、能否兼顧彼此利益?於是,我就融合猴子的動作和四大考驗,設計出「真實」、「公平」、「友誼」、「互惠」四款大金相撲寶寶的造型,也用來期許全體同仁。

:看來您把許多理念都融入行銷和管理上,並且「身體力行」,令人敬佩。謝謝您精采的言論和經驗分享!


參考: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